【战“疫”】思考是行为的种子——我们必将迎来春天
2020-02-24来源:未知
01、患者的困惑?
受疫情影响,医院如今成为了抗疫的前线阵地,各大医院也根据各地不同的疫情采取了不同的防控措施,以减少入院患者的感染几率。对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如今将发热患者就诊的发热门诊与普通门诊分离,并且要求门诊和急诊的患者以不同的途径进入,进入门诊时需要进行疫区史询问、体温检测。
患者可能会对疫情期间去医院看病产生犹豫,刘玉和教授提醒大家:“医院毕竟是人员密集的场所,也是患者聚集的地方,去医院还是有一定风险的。因此如果不是极特殊的情况,尽量少去医院。但如果是急症,不能耽搁,该就医时一定要及时就医。”
而对于耳鼻喉方面需要及时就医的病症,龚树生教授给出了临床上的建议:
耳科方面
急性突发听力下降即突聋,属于急症,应当及时就医,避免治疗不及时,难以恢复。
急性突发严重耳鸣,需要除外其他严重的疾病,应及时就诊。
急性眩晕发作应该及时就诊,除外中枢缺血性或出血性病变,避免耽误病情。
有些眩晕疾病,应及时诊治,减轻症状同时也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剧烈的耳痛,耳周红肿,需要除外急性中耳炎颅外并发症,必要时颞骨CT检查。如果出现颅内并发症,可能还有生命危险。
鼻科方面
明显的鼻出血,剧烈头痛需要排除急性鼻窦炎应当及时就医。
咽喉方面
明显的咽痛,突发的声音嘶哑,突发呼吸困难,尤其是儿童,需要及时就医。
头颈方面
突发颈部红肿伴触痛,需要及时就医。
外伤与异物
耳鼻喉科的外伤、异物需要及时就诊,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特别是气管异物、食管异物,避免耽误病情发生意外。
华清泉教授建议:“需要急诊处理的有鼻出血,食道异物,气管异物,急性喉梗阻,中耳炎伴恶心呕吐头疼眩晕,咽喉异物,头面颈部外伤!至于突发性耳聋,头颈部恶性肿瘤建议到指定医院就诊!”
目前华西听力中心耳鸣耳聋眩晕专科门诊已开诊,郑芸教授建议广大居家的患者,应严格按照政府相关规定做好防护工作,保持良好的心情,切忌惊慌失措、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避免因为心理因素导致抵抗力下降;其次保持良好的睡眠及规律正确的健康饮食,尽量少吃肥甘厚腻、生冷寒凉的食物,适当饮水;少吃零食、保健品,保证适度的运动;最后郑芸教授郑重提醒广大患者不要轻信网上的信息,一定要核实消息来源,最好是通过官方的网上就诊渠道咨询。如有突然出现的听力下降、耳鸣、眩晕且自觉较为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的患者,不宜自行随便用药,最好及时就诊。
特殊时期,家长该如何判断儿童的听力发育状况呢?李红军主任给出了以下五点建议:
1、在出生医院,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健康教育判断;
2、出院产妇医院后,有产后妈妈群、有儿童保健医师进行答疑;
3、家长可以根据婴儿的各种反应(例如开关门,听音乐的各种表情变化)进行辨别;
4、家长也可以通过拨浪鼓训练视听追踪进行判断;
5、有家族史的家长更应注意观察。
而对于家中有宝宝的家庭,但艳萍主任提出了以下六点建议:
1、要常跟小宝宝交流,不能长时间处于一个太安静的环境,宝宝需要语言刺激;
2、长期宅在家里,有的家长一直把电视机开着,而且音量很大,对宝宝的听力不好;
3、宅在家里,有时候难免会磕磕碰碰,家庭成员吵架嗓门大,对宝宝听力有影响;
4、洗头洗澡时,避免脏水流进耳朵,从而引发中耳炎;
5、不能用坚硬的东西掏耳朵,避免损伤耳道及鼓膜;
6、尽量避免用耳机,实在要用,也要注意音量适中。
02、从业人员的困惑?
由于听力检测的环境特性,测试需要在密闭的隔音室内进行,空气通风弱,测试时需要与患者近距离接触。且新型冠状病毒潜伏期长,还容易在检查过程中形成飞沫和气溶胶传播,因此在安全健康角度上建议听力工作晚些开展,如要开展,必须长期注意消毒防护。
目前各地医院听力门诊是否开展主要是受当地疫情影响,对于如何安全的开展听力工作的困惑,李蕴主任给出了六点建议:
1、严格执行一人一诊间,候诊区域就座时尽量注意保持间距。原则上成人单独门诊、儿童可有一位陪护。
2、治疗及检查区域患者一人进入,其余在走廊等候,注意保持间距,治疗完毕不建议停留。成人单独治疗、儿童可有一位陪护。
3、诊疗流程:所有病人及陪护者均需:测体温、流行病学调查、签名、记录联系方式、保存资料;病人及陪护者扫码检查近14天出行轨迹记录,特别关注重点疫区接触者,发现后立即通知出诊医生做好防护。
4、门诊及检查工作人员按防护级别做好个人标准防护,全程工作服、帽子、医用外科口罩、手套等穿戴。
5、听力测试人员每测试一位患者后需用消毒剂消毒耳机、耳塞等接触测试者物品,一次性用品使用后按要求立即投入专用医疗废弃物垃圾桶内。
6、 测试房间至少每半天进行紫外线消毒一次。
刘梦莹老师着重指出:“操作人员与病人之间注意手卫生,戴口罩。交谈期间保持一米距离,尽量减少过多交流。”
公益行业与听力行业共克时艰,携手抗疫。疫情发生以来,公益行业迅速行动,众多公益机构和志愿者组织通过手语传播、防护物资支持、网络课堂、在线义诊等各种方式为听障人群及听力行业从业者提供了支持帮扶,解决实际需求。听基会专家指导委员会、“战疫爱耳公益计划”、“拾聪者公益计划”、“声动益城公益基金”、“声望爱耳公益计划”、“百助公益基金”、“江城爱耳公益计划”、“重走长征路 倾听中国梦”等公益项目已陆续开展了专题公益活动。疫情中后期,公益机构应在听障人群心理关怀,康复机构及行业企业消毒防护、耳科医生门诊防护、远程教学及诊断方面发挥更多积极作用。——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秘书长 公泽忠
1、从临床角度上,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干预康复都受到了影响,成人的常规听力测试同样推迟;
2、从科研角度上,涉及到临床科研会受到较大影响,如临床队列的观察,不能及时就诊和数据收集。基础研究相对影响较小,研究生不能及时上岗,需要隔离,科研实践会推迟,对科研实验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因素。另外一个层面,科研人员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开展理论学习,撰写论文和申请书等;
3、 从学术交流上,线下的学术交流受到了影响。目前鼓励采用线上的学术交流的这种方式;从教学上,可以开展线上教学,因此影响相对较小。但对于临床实践学习则会受到较大影响,进入临床实践的时间变短,对今年毕业生会产生影响;
4、从从业人员上,医疗机构的从业人员风险较大,必须做好严格的防护。由于疫情原因,商业活动受限,听力行业制造、销售市场都会受到冲击和影响,也必然会影响到行业发展。
王建新老师表示:“经过这次疫情,远程医疗、远程会诊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不过远程只适合做会诊,并不适合做听力监护和听力体检。”
郑芸教授表示:“经过此次疫情,人们会更加注重自身抵抗力、免疫力的提升,同时对中医的认可度也会提高,因此听力行业从业者应该把从关注人群听力健康上升到更加注重全身心健康的层次,从听力保健出发,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健康指导。”
可以看出,未来临床听力的发展方向会向线上发展,远程听力诊断、听力保健的概念会逐渐占有一席之地。
02、疫情对听力企业的反思和展望
这场疫情对于公司和企业的冲击仿佛是显而易见的:交易没了、订单没了、上班办公有风险······似乎已经抓到了一切的罪魁祸首。不过,不止于此,疫情也带来了难得的自我清醒、反思的时间,让我们注意到了平时忙到无暇顾及的细节问题。
张建一教授的三问非常鞭辟入里:
郗昕教授从疫情带来的机遇出发,为我们分析了未来助听器市场的发展前景。未来远程听力学服务会被大力发展,现今已初见端倪。
1、已经有不少助听器大品牌的微信公众号,开始以文字加视频的方式,为患者讲解如何进行助听器的家庭保养。其实这些小视频,在助听器选配软件中都可以找到,只是以往我们没有仔细研读过!
2、若长期卧床的病患购买了蓝牙方式的远程麦克风,对于查房的医护人员,的确是个福音。医生只需将其夹着自己的领口,可以一边用听诊器检查你的肺功能、一边问诊,而不必为了让老年听障者听懂,再去趴到患者耳边说话。对于在方舱医院或重症病房救治老年病患的医护人员,更是多了一份安全的保障。
3、不少平时认为助听器帮助不大的老年患者,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借助了唇读。现在大家都戴上了口罩,言语交流的障碍就会凸显出来。这也许可以让他们转变观念呢!
同时,郗昕教授谈到:非处方(OTC)模式销售的助听器或个人扩音产品(PSAP)未来在老年轻中度听损的助听器市场会充满前景。首先,郗昕教授谈及目前的状况,由于多由音频工程师开发而少有听力师的介入,产品功能还是显得过于花哨了一些。建议产品开发者应该想一想55~70岁的中国老年人群,有多少人能玩转助听App并弄清光纤传输、RCA插头(俗称莲花头)、蓝牙配对呢?同时,郗昕教授又谈到,疫情期间,45岁左右中年人的买菜方式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又有理由对未来的OTC助听器或个人扩音产品(PSAP)前景充满信心了!市场是需要孕育的,但一旦成熟,中国老龄人口的基数就决定了它必将是一个几何指数般的增长。然而,郗昕教授建议大家思考:届时你能成为李佳琦那样的带货网红吗?你能对助听器的功能如数家珍吗?你能让患者的抱怨迎刃而解吗?同样的产品,如何经过你精心的服务,而让患者体验到比竞争对手高出一筹的效果?最后,郗昕教授语重心长地讲到:这都需要我们不断地苦练内功啊!
此外,对于听力行业未来的展望,麦科的合作伙伴们也分享了他们的思考与见解。
1、从产品特性和临床需求沟通方面来说,我们从业者应该利用现在的时间,练好内功。自身应充分钻研所售产品的特性和与之相关的临床知识。
2、在失去所谓的“口岸红利”后,我们应该充分领悟到,线下转线上的销售模式转型势在必行。利用互联网的力量,将导购和服务工作向线上转移,打破门店的地域限制,从“坐商”向“走商”转变。
3、我们应丰富自己的产品线,服务也可以成为有价的产品。例如:听障儿童的线上康复教育;在线一对一产品使用指导;家庭听力健康电子档案的建立;面向健听人群的听力健康知识科普等等手段都可以作为我们丰富自己产品线的创新性产品。
麦科人在此次疫情期间“没有停”,恰恰是这难得的静心时光,让我们能够去体会与挖掘内心深处的焦虑、困惑与彷徨,由此通过思考、激发和沉淀,突破与创新将变得无限可能。本文旨在抛砖引玉,我们期待与听力同行们一起共享思想盛宴,这是此次疫情无意中给予我们的馈赠。美国作家爱默生说,思考是行为的种子。这次疫情一定已经激发了听力行业内藏的胆识与创造力,让我们在春天播种梦想的种子,努力耕耘,相信不远的秋天,我们定将丰收!2020仍将属于我们每位永不言弃的追梦人!梦想,可以听见!
一场疫情改变了许多。困顿在家里,我们都会悟出世界、人类、国家、单位、家庭以及每一个人其实就是一个链条,一个人的命运往往维系着所有人的命运。
听障人群、耳科医生、听力师、助听器验配师、听力言语康复教师、行业企业等都是我们行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携手面对,互相支持,彼此鼓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关切和付出。
疫情终将过去,春天已经到来。
风雨同舟,合力战“疫”,我们一定会胜利!
——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理事长 何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