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听力保健学术交流分享会在新疆乌鲁木齐成功举办
2025-07-25来源:听基会为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部署,推动老年听力健康事业发展,近日,由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老年听力保健专家团队主办的“老年听力保健学术交流分享会”在新疆乌鲁木齐成功举办。会议汇聚国内顶尖专家学者,通过高水平学术研讨、基层义诊服务和红色主题教育“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为我国老年听力健康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执行副秘书长甄丽霞出席会议并致辞,她充分肯定老年听力保健专家团队近年来的工作成效,强调要始终以学术创新为引领,驱动临床实践提质增效,切实推动优质听力健康服务向更广范围延伸,惠及更多老年群体。
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老年听力保健专家组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陈晓巍教授在主题发言中表示,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构建全周期老年听力保健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要充分发挥多学科协作优势,推动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深度融合,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听力健康服务。
围绕上述发展方向,本次会议的学术交流环节聚焦老年听力保健领域的前沿进展,来自全国多地的专家学者分别就关键技术突破、临床诊疗创新等主题分享研究成果。陈晓巍教授以《老年听力损失干预的重要性》为题,系统阐述了听力健康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深远影响,呼吁建立全周期听力保健体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刘玉和教授探讨《老年性聋原始听觉记忆变化及对双耳听觉处理的影响》,为优化听觉康复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时海波教授的《单侧前庭损伤诱发视皮层神经元的视响应紊乱》研究,揭示了听觉与平衡功能关联的新机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柳柯教授分享《IL-22bp 在老年性聋中的作用研究》,为探索老年性聋的分子靶向治疗开辟新路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曾祥丽教授针对《多病共患的老年人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提出了要重视老年人突发性聋诊疗过程中的多病共患复杂性,需要联合多学科制定个体化诊疗策略;南开大学医学院附属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王巍教授研究的《音乐训练对人工耳蜗植入患者脑功能的影响》,为听觉康复提供了创新方法;山东省第一医科大学付小龙教授解析《TNFAIP8L2 通过靶向 mTORC1 调控老年性耳聋的发生》,在分子机制层面深化了对老年性聋发生发展的认知;华侨大学附属厦门长庚医院卓明英教授介绍《人工耳蜗再植入》技术进展,为复杂病例的听力重建带来新希望;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孙宇教授团队的《实现内耳螺旋神经节神经元可视化的靶向核素探针》研究,分享了团队在老年性聋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其创新性的研究思路和技术应用赢得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兰州大学第二人民医院徐百成教授解析《老年性聋患者的听觉言语能力及认知功能分析》,通过临床数据揭示二者关联,为精准康复干预提供参考;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徐磊教授分享《老年性聋人工耳蜗植入后电生理检测特点》,阐明检测指标变化与意义,助力手术效果评估及调机方案优化;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陈穗俊教授介绍《3D 外视镜下多种听力监测老年性聋人工耳蜗植入》,展现 3D 外视镜技术的创新应用,提升手术精准度与安全性;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钱晓云教授等探讨《老年聋人工耳蜗植入需要注意的问题》,从术前评估、手术操作到术后管理梳理要点,为临床实践提供全面指导。
在践行"健康为民"理念方面,会议期间特别组织开展了基层义诊活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孙宇教授带领专家团队深入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与当地的医护人员围坐交流,结合典型病例详解前沿技术,针对高发疾病诊疗难点答疑解惑,现场互动热烈,为提升当地诊疗水平传经送宝。随后,专家团队走进病房,逐一查看患者病情,结合影像学资料细致分析诊疗方案,耐心解答患者疑问,以专业与温情让基层群众切实感受到优质医疗服务的温暖,彰显了“健康为民”的初心与担当。
为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与会专家专程前往周恩来纪念馆和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在庄严肃穆的周恩来纪念馆,医疗专家们重温入党誓词,缅怀伟人风范;在记录兵团创业历程的军垦博物馆,大家深切感受“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大家一致表示要将红色基因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强大动力,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老年听力健康事业,用精湛医术和优质服务帮助更多老年人实现“听得清、听得好”的美好生活愿景,切实提升老年群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将持续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构建更加完善的老年听力保健服务体系,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